更年期骨頭變脆?中醫﹕養腎就是強骨!
- Angela Cheng
- Jul 11
- 2 min read
Updated: Jul 14

王女士今年55歲,最近來到診所求診,訴說她幾日前不慎在街上跌倒,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,結果就醫後發現手腕骨折。這讓她十分憂慮自己的骨骼健康,於是希望透過中醫調理改善體質,預防骨骼進一步退化。

骨質疏鬆是常見於50歲以上女性的疾病,其特點為骨密度下降、骨骼變得脆弱,稍有外力便容易造成骨折。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。更年期後,腎氣更見虛衰,骨骼無法得到充足的滋養而日益脆弱。情緒不穩、壓力過大亦可能影響腎氣,使骨質流失更加嚴重。此外,飲食習慣、運動量、脾胃功能也與骨質健康息息相關。
中醫治療骨質疏鬆,首重補腎壯骨,兼調脾胃,以確保骨骼得到充足滋養。腎虛導致骨質流失者,可服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腎陰,使骨骼更加穩固。右歸丸也是適合溫補腎陽的選擇,適用於體質虛寒者。如見脾胃運化較弱,亦可搭配四君子湯,以健脾益氣。
針灸在治療骨質疏鬆方面亦有顯著成效,透過刺激特定穴位,以促進氣血循環,改善骨骼代謝。腎俞、關元、足三里為常用穴位。定期進行針灸,能夠減輕骨痛症狀,並提升骨骼適應能力,使整體健康狀態獲得改善。

預防骨質疏鬆是長期的課題,除了治療,日常保健亦不可忽視。我叮囑王女士要保持均衡飲食,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,例如多食豆類、芝麻及魚類。黑芝麻、核桃與枸杞均有補腎強骨的作用,每日適量食用有助於減緩骨質流失。每天適度運動,不僅能維持骨骼健康,亦可提升身心活力。此外,心情愉快、避免過度焦慮與壓力同樣重要。
在經過數月的中醫調理後,王女士的骨痛問題明顯改善,日常活動變得更加輕鬆,精神狀態亦有所提升。透過飲食、運動與中醫調養,能有效維護骨骼健康,預防骨質疏鬆的進一步惡化,享受自在無憂的生活。

Comments